新闻中心
News
分类>>Fit情报局 香港的健身房已经重新营业 但前路满是艰难险阻
Fit情报局 香港的健身房已经重新营业 但前路满是艰难险阻上周五起,在严格的规定下(包括上课和操房内的人数不得超过4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得低于1.5米并要求所有的人都戴上口罩)香港各地的健身房可以重新开业了。但健身房老板和运营商表示,疫情带来的损害已经造成,并很可能无法弥补。
最近成立的香港精品健身运营商联盟(Hong Kong Alliance of Boutique Fitness Operators)代表着100多家香港本地健身房、私教工作室的拥有者和运营商。该联盟对这个本地健身房进行在近期进行了行业调查,结果十分可怕:85家接受调查的健身房认为,如果不能立即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它们将无法撑过2020年——会倒闭。该联盟表示,这还不包括今年因为疫情已经关闭的几十家当地健身房。
位于香港中环的BeWater巴西柔术工作室(BeWater Brazilian Jiu-Jitsu studio),除巴西柔术外还开设了瑜伽和运动课程。他们于2018年7月搬进了现在使用的店面。该工作室的创始人费尔南多说,BeWater在政府下令关闭健身房的前一周我们进行了闭店,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抗击病毒。“像新型冠状病毒这样独特的东西,政府在没有充分评估这些规定的后果之前做出低效的决定,这是可以理解的。” 费尔南多说。“但我们正处于香港的第三波疫情浪潮中,本地政府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更好的评估,确保如果出现第四或第五波浪潮,我们的业务不会受到如此大的影响,我们可以被以更有针对性的方式对待。”
费尔南多赞同许多在香港当地健身场所经营者的观点,即政府不了解他们,也不了解健身房的业务是如何经营的。所以,当地政府针对健身房经济来源所做出的决定是无知的。费尔南多为他的工作室制定了共分为八个阶段的重启计划,他说他现在也担心自己的顾客返回健身房训练后的健康问题。费尔南多是巴西柔道二级黑带,在武术和健身领域工作了30多年,他说:“作为一名健身专家,我认为在健身时戴口罩既不健康也不安全,弊大于利,因为人们呼吸的更多的是自己排出的二氧化碳而不是的氧气。”
费尔南多说,新型冠状病毒对他和其他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使他们濒临破产的边缘,而且许多同行的企业主已经破产。他说,虽然香港的健身房在今年4月份收到了政府的一次性补贴(10万港元),他对此非常感激,但这甚至还不够自己支付一个月的工作室店面租金。他说,实际上是加拿大健身服装品牌Lululemon(费尔南多是Lululemon的品牌大使)为他提供了最大的现金资助,共计2万美元)。
费尔南多说,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事实,在如此艰难和出乎意料的严峻经济形势下,许多房东不愿意对租客减免租金。他说,香港政府请求商界同仁帮助抗击病毒,而忽视了疫情给商家带来的资金困境。
“房东们并不宽限租户,他们不愿意接受谈判,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为我觉得,当我们满怀信心地致力于抗击病毒时,大家是抱着这样一种想法:香港是一个繁荣的经济体,有能力维持这种对抗病毒的承诺。但是随着疫情的蔓延和限制措施的继续,我们再也看不到光明的前景了。”
Tricia Yap是香港中环R3私教训练的老板,她协助建立了香港精品健身运营商联盟,这一举动完全是为了让人们听到健身房老板的声音。她说,在4月份的第一套疫情期限制措施出台后,健身房老板们曾尝试着去适应。
“当病毒第一次在香港蔓延时,完全关闭店面真的很难,我们没有多少时间来进行准备。所以2020年对健身房来说的关键词就是转型,我们尝试创建在线课程,做视频锻炼。但我们发现这真的很难,因为很多人不喜欢做视频锻炼。人们在家里能做的锻炼并不多。”(香港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4平米,居民想在家进行健身训练的确不易。)
Tricia Yap正在无线私教训练的品牌业务,并且开始专门为40岁以上的人服务。她说,自己已经尽了一切努力来对抗病毒,保持财务上的可持续性。这包括在店面实施严格的入场要求、健康和旅行申报单、不允许任何人违的规定以及不断对设备进行消毒(包括每日深度清洗)。然而,她说,她不确定政府是否了解健身房的业务,以及健身房在商业发展中的定位。她说:“健身产业被香港政府归为娱乐业K1体育 十年品牌 值得信赖,而我们并不是夜店。”
今年7月旬,当香港的疫情第三波的暴发导致政府下令健身房再次关门,Tricia Yap表示,政府显然不确定他们正在做的一些决定,不同机构之间显然存在脱节。“我感觉要么是政府很难理解不同的行业的真实情况,到底是谁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或者我们健身房老板只是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情况。”
香港精品健身运营商联盟希望与香港政府合作,让健身房获得新一轮的财政资助,同时也希望与官员合作,更好地帮助他们了解整个城市的健身俱乐部和健身工作室实际上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们不应该被划为“高风险”场所,正如Tricia Yap所说。这还包括在出现第四次或第五次疫情浪潮时制定一项计划,允许企业主在遵守限制的同时保持营业,以确保经济来源稳定。
Tricia Yap表示,小型健身工作室与大型健身连锁运营商不同,它们更了解自己的客户,能够控制环境。她补充说:“因为我们是一家私教培训公司,所以不会让无登记无预约的人进店。”她指出,她正在耗尽自己的个人储蓄来维持运营,而没有解雇任何员工。“我们不是一个大众健身场所,而我们感觉到自己的利益也许没有人任何代表,这让我们感到沮丧。”
与商业伙伴Denn Robles一起在香港中环经营Strength Culture的Ian Nam表示,他的财务前景和健身行业的大多数企业主一样黯淡。如果他们不能恢复常态,不能重新获得收入,今年将是他们健身房的最后一年。去年4月,Ian Nam在相关中环开了自己的健身房,他说:“我们的企业在被疫情带来的影响淹没。所以我们真的需要呼吁政府立即提供补贴。”